战网中国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517|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来剥孙悟空的皮(一) 、(二) —— 西游解毒 余少镭

[复制链接]

363

主题

1599

帖子

6524

积分

风云使者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524

社区居民最爱沙发忠实会员喜欢达人原创写手追星一族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8-22 23:18: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西游》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
这话是不是很耳熟?没错,这是毛泽东1974年评《水浒》的名言,只不过把《水浒》改为《西游》罢了。毛泽东将宋江定为“投降派”,说他“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甚至还穿越几百年搞“修正主义”。当然了,毛泽东这么评《水浒》,也不是原创——鲁迅在《三闲集·流氓的变迁》中早就说过:“一部《水浒》,说得很分明:因为不反对天子,所以大军一到,便受招安,替国家打别的强盗——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终于是奴才。”
毛(泽东)、周(树人)批宋江革命不彻底,但宋江毕竟曾经是体制内公务员,上梁山造反实出无奈,甚至带有被迫的性质,最后的受招安,也是大势所趋。用毛(泽东)、周(树人)的革命标准去衡量,《西游》的主角孙悟空,才是彻头彻尾的投降派。
取经团队人员构成中,唐僧是奉皇命踏上西行之路的,他的真正身份,是如来第二大弟子,因言获罪下放到人间挂职以备重用;而保护他的四位徒众之中,八戒、沙僧、白龙马,都曾经是体制内的既得利益者,犯错误后被逐出体制外,保护唐僧取经,是西天和他们达成的回归体制内的条件。
只有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孙悟空,是绝对的草根出身,也曾在天上闹革命,本应是最彻底的造反者才对。不料,他被如来拿住并压在五行山下之后,痛定思痛,知道他根本斗不过庞大的佛家机器,投降才有活路。于是,当观音领佛旨赴东土经五行山时,他求观音放他出来,这时,“菩萨道:‘你这厮罪业弥深,救你出来,恐你又生祸害,反为不美。’大圣道:‘我已知悔了,但愿大慈悲指条门路,情愿修行。’”(第八回)
知悔了、投降了的孙悟空,在西行路上碰到跟他一样草根出身的妖怪时,是最凶残的,动不动就一棒打成肉酱。而对那些有背景的体制内宠物,他则听从其主人的招呼,根本不管它们犯下多令人发指的罪恶,一律放它们归天。
“终于是奴才。”鲁迅评宋江的话,套在孙悟空身上,更合适。
如此奴才,却一直被主流学界吹捧为英雄;革命话语系统里,他硬被加上“造反精神”“革命精神”“英雄主义”等光环,差点就再搞一个“学悟空日”了。毛泽东也对他大加赞赏,虽没题辞“向悟空同志学习”,却惺惺相惜地写下“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这样的诗句,全然忘了,西行路上“孙大圣”对大部分的“妖雾”都是无能为力的。他再怎么“奋起千钧棒”,也就打死几个低层级妖怪而已。
接下来我们就来剥剥孙悟空的皮,看看他“皮袍下的小”到底还有多少。

(资料图:1986年版《西游记》孙悟空剧照。编辑配图,图片来自网络。)
一评孙悟空:信仰紊乱
不管怎么评《西游》,有一点是绕不开的——这是一部描写宗教战争的小说。佛道两家为争夺早被儒家一统天下的东土大唐,合纵连横,勾心斗角,无所不用其极。在此背景下,第一主角孙悟空的宗教信仰问题,便是三教此消彼长的一个映射。
由石卵孕育出来的石猴,本来应该像一张白纸没什么信仰的,但他不是。我们看第一回,当他第一个跳入瀑布泉中,发现可供群猴居住的洞天福地之后,猴子们一个个只顾着“抢盆夺碗,占灶争床”,这时,石猴忍不住了,“石猿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这情节大家都熟,只是没多少人注意到,一只山中石猴,怎么就说出如此文绉绉的话来?我要说,恰恰是这句话,暴露了他是个天生的儒家子弟。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出自《论语·为政第二》,原文是:“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信,是儒家修身“五常”(仁义礼智信)之一,孔子的意思,人失去了诚信,就像车没有了车辕和横木衔接的活销,寸步难行。石猴以此来提醒其他猴子,要守信用,拜他为王。
石猴此话一出,“众猴听说,即拱伏无状,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此“千岁大王”,又是儒家的玩意儿——天子称“万岁”,分封诸王只能称“千岁”。明朝大太监魏忠贤、太平天国的东王杨秀清,皆权倾朝野,也只敢称“九千岁”,不敢僭越称“万岁”。
称王之后,“美猴王领一群猿猴、猕猴、马猴等,分派了君臣佐使,朝游花果山,暮宿水帘洞……”注意这个“分派了君臣佐使”,也是儒家“君君臣臣”那一套。
石猴脱口而出就是《论语》,生下来就懂“三纲五常”,这些都足以证明,他天生就是一个儒家信徒。
可这个儒家信徒,偏偏粉的是道家那一套。当他为了学长生不老术,听从通背猿猴的话离开花果山寻仙访道,到了灵台方寸山时,一听到樵夫唱歌,歌中有“静坐讲《黄庭》”,他立马就说:“《黄庭》乃道德真言,非神仙而何?”《黄庭》,即道教《黄庭经》,该经为上清派重要经典,全真教功课之一。这只能说明,石猴在寻仙访道的八九年时间里,关注的全是道家学说,否则,他怎么可能一听歌词中有《黄庭》二字,即知道是“道德真言”?
孙悟空的师父菩提祖师,是一个神秘人物。很多人为他到底是佛是道吵得不可开交,“菩提”一名属佛,但其本人及手下仙童打扮,却全是道家装束。他的讲义,则什么都有,“说一会道,讲一会禅,三家配合本如然”。他想教给孙悟空的“术门之道”“动门之道”全是道家功夫;而“流门之道”,则三教九流无所不包;只有“静门之道”,才是佛家参禅打坐的功夫——打个不恰当的比方,这“斜月三星洞”就像黄埔军校,什么意识形态都有。所以,说孙悟空拜菩提为师即入佛门,是不合事实的。
被太白金星宣召上天,当上“弼马温”之后,孙悟空算是正式加入了道教一派。但他跟道派的蜜月期很短,在天宫发动政变未遂之后,被如来镇住,见识了佛家法力的可怕,五百年痛定思痛,为了重见天日,终于皈依佛教。
第十六回《观音院僧谋宝贝 黑风山怪窃袈裟》,写孙悟空跟唐僧正式踏上取经路没多久,走到观音院,进了山门,唐僧诚心便去打鼓,“行者就去撞钟”,“祝拜已比,那和尚住了鼓,行者还只管撞钟不歇,这时有和尚问他怎么撞这么久,行者方丢了钟杵,笑道:‘你那里晓得,我这是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钟的。’”这虽是玩笑话,也透露出孙悟空的潜意识,并不是真心皈依,只是迫于无奈罢了。
孙悟空弃道归佛,在书中好像是自然而然的事,因为很多时候,在利益驱动下,佛道总是联手对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毕竟,以曾经的道教身份成为佛教徒,还是会遭人诟病的。
第二十六回《孙悟空三岛求方 观世音甘泉活树》,孙悟空毁坏了五庄观的人参果树,无奈到蓬莱仙境求仙翁活树。碰到老寿星时,寿星第一句话就是:“我闻大圣弃道从释,脱性命保护唐僧往西天取经,遂日奔波山路,那些儿得闲,却来耍子?”寿星还算厚道老头,话没说绝,但言语之中,不乏揶揄之意。也可以看出,这位号称敢“大闹天宫”的愤青,为了“脱性命”而“弃道从释”,已成为仙道之间的笑话了。
综上所述,从孙悟空的信仰史来看,说他是“儒教叛徒,道教弃儿,佛教鹰犬”当不为过。为利益而信仰者,其信仰随时可以动摇,这是天上人间的铁律。所以,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中央编译局前局长衣俊卿,这位研究马列主义的专家,为何会跟情妇躺在床上探讨到底是五台山还是普陀山拜佛更灵了。
且看下文《我来剥孙悟空的皮(二):权欲熏心》。
(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余江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3

主题

1599

帖子

6524

积分

风云使者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524

社区居民最爱沙发忠实会员喜欢达人原创写手追星一族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8-22 23:19:22 | 只看该作者
沙发。
自 从 造 天 地 以 来 , 神 的 永 能 和 神 性 是 明 明 可 知 的 , 虽 是 眼 不 能 见 , 但 藉 着 所 造 之 物 就 可 以 晓 得 , 叫 人 无 可 推 诿 。罗马书1: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204

帖子

2385

积分

精灵王

Rank: 6Rank: 6

积分
2385

社区居民忠实会员

板凳
发表于 2013-8-24 16:35:08 | 只看该作者
什么时候有(二)?有点味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3

主题

1599

帖子

6524

积分

风云使者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524

社区居民最爱沙发忠实会员喜欢达人原创写手追星一族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3-8-25 17:21:46 | 只看该作者
我来剥孙悟空的皮(二)

—— 西游解毒

余少镭 Today 14:14
分享
二评孙悟空:权欲熏心
孙悟空出世没多久,就想当王,其实这也是猴性使然。俗话说,不想当猴王的猴子不是好猴子,看过《动物世界》的人都知道,别说是自然界中的猴群,连被人捉来关进动物园里弄几堆假山石当“猴岛”的可怜猴子,也常常为争夺王位打个你死我活——“暴力最强者说了算”的法则,虽然不够文明,却还是要比世袭、禅让、钦定等公平些。当上猴王,就意味着对猴群中的母猴拥有绝对的性权利,其他公猴不得觊觎。但孙悟空不同,我们已分析过,他是只没有性欲的石猴,他想当猴王的原因,除了权力,还是权力。
当花果山群猴发现大瀑布时,好奇心使然,都想知道背后有什么,但都因为对未知之境的害怕而不敢一探究竟。有一只猴喊道:“那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这时,石猴就勇敢地跳进去吗?且慢,且看书中所写:“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为什么连呼了三声他才跳出来?就因为这是一场豪赌——以生命去博王位,所以他权衡了一下,三声过去,才决定押上生命去赌。
可以想象,权力的诱惑,对这只石猴来说有多大。

(资料图:1986年版《西游记》孙悟空剧照。编辑配图,图片来自网络。)
闹龙宫闹地府之后,孙悟空终于再次引起天宫高层的注意。玉帝想派天将收伏他,最终依太白金星所奏,派他下凡招安。当太白金星来到花果山,道明来意时,“美猴王听得大喜道:‘我这两日正思量要上天走走,却就有天使来请。’”(第三回)请注意“大喜”这个词。
在他第一次闹天宫打败托塔天王之后,太白金星再次下凡招安,孙悟空问天上是否有“齐天大圣”官衔,金星道:“老汉以此衔奏准,方敢领旨而来;如有不遂,只坐罪老汉便是。”此话一出,“悟空大喜,恳请饮宴……”如果说,第一次“大喜”尚可理解,被骗之后,天宫重施伎俩,他还“大喜”,那就只能理解为权令智昏了。
一再的“大喜”充分说明,得到体制内承认,是孙悟空最渴望的。
加诸孙悟空头上的光环,有一个最牛逼闪闪的,叫“反抗精神”。而能够证明他有此精神的,有且只有大闹天宫这一节。但是,在这两次的闹天宫中,他到底“反抗”了什么?
第一次上天,他被封为“弼马温”,让他管天马,他也就屁颠屁颠去“上任”去了,还干得挺欢的。只是在干了半个多月后,有一天,跟手下众监官喝酒,“正在欢饮之间,猴王忽停杯问曰:‘我这弼马温是个甚么官衔?’众曰:‘官名就是此了。’又问:‘此官是个几品?’”当得知“弼马温”只是个无品级、未入流的养马职位(相当于农业部畜牧业司里面的一个小公务员)时,他才勃然大怒,反出南天门,回到花果山。
当时他说了一句话:“养马者,乃后生小辈下贱之役!”问题是,一开始叫他养马,他根本没觉得“下贱”啊!所以,关键还是官位太低。如果“弼马温”是一品或二品的官,那么,他也就乐于继续养马了。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第二次上天,闲逛了一段时间后,玉帝叫他去管蟠桃园,“玉帝道:‘朕见你身闲无事,与你件执事。你且权管那蟠桃园,早晚好生在意。’大圣欢喜谢恩,朝上唱喏而退。”(第五回)
说养马贱,管桃园不更贱?从马夫到农夫而已,可他又“欢喜谢恩”,为什么?因为这一次,他已经是玉帝封的“齐天大圣”了,有了这头衔,再低贱他也愿意干的。
其实,站在天宫的角度来看,招孙悟空上天,已经是破例让一个既没背景也没功劳的低层级妖怪进入体制内了。虽然“弼马温”没品级不入流,好歹也是“在编”——你知道公务员多难考吗?你知道有多少大学生为了能有个“在编”的身份,挤破头也要进环卫局当清洁工吗?你知道天蓬元帅、卷帘大将等高层,要历经多少修炼、“三千功满”才能上天获封吗?
既想进入体制内,又不耐烦循序渐进的游戏规则,一听说官职小就闹,这不叫反抗,而是撒泼。而当他在花果山前竖起“齐天大圣”大旗时,被镇压也就是迟早的事了。
如果说,第一次闹天宫,是因发现受骗而恼羞成怒,尚值得同情的话,第二次闹天宫,说起来就更令人不齿了——简单一句话,就是:国宴没他的份。
七仙女来摘桃,说王母要开蟠桃宴。孙悟空问有谁参加,仙女回答,东西南北海陆空各路神仙都请了。这时,“大圣笑道:‘可请我么?’仙女道:‘不曾听得说。’大圣道:‘我乃齐天大圣,就请我老孙做个席尊,有何不可?’”还想坐首席呢!却不知,“齐天大圣”听起来牛逼,也就是虚职,离核心权力圈如此之远。而他的实权,也就监管特供农产品,最多偷吃几个特供桃也就是了,还想参加国宴?省省吧。
这一次,他却没发火,“反抗”更谈不上。一开始他用下三滥手段骗过老实巴交的赤脚大仙,只想变成他的模样混进国宴骗吃骗喝。不料到了宴会厅,国宴没开始,他闻到特供酒香,受不了,变瞌睡虫放倒厨工,“放开量痛饮一番”。最后喝多了,却怕了,“不好!不好!再过会请的客来,却不怪我?一时拿住,怎生是好?不如早回府中睡去也。”回府途中迷了路,走到了太上老君的兜率宫,想进去探望老君,老君讲道去了,宫中无人,他却偷吃起老君的仙丹来。“一时间丹满酒醒,又自己揣度道:‘不好!不好!’这场祸比天还大,若惊动玉帝,性命难存。走!走!走!不如下界为王去也!”(第五回)于是逃回花果山。
瞧瞧,这就是孙悟空的“勇敢”和“反抗”。
分析到此,已很清楚,孙悟空被迫和天宫的对抗,并不是自觉的“反抗”。当他闹得不可收拾,如来出场时,他和如来有了一段对话。如来问他为什么要闹天宫,孙悟空说了一句话,将他的真实想法说了出来,就是想当玉皇大帝。如来告诉他,玉帝并不是随便就能当的,他让孙悟空做一道数学题:“他自幼修持,苦历过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该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你算,他该多少年数,方能享受受无极大道?”
我替孙悟空算了一下,答案是两亿多年,也就是说,玉帝是从侏罗纪时代,混在恐龙堆里就开始修炼,两亿多年后才当上玉帝的。所以,如来骂孙悟空:“你那个初世为人的畜生,如何出此大言!”
这时孙悟空说了一句话,被很多人拿来作为他有“反抗精神”的铁证,他说:“他虽年劫修长,也不应久占在此。常言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第七回)《史记·项羽本纪》载:“秦始皇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即项羽)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孙悟空跟项羽一样,都想“取而代之”。这种豪情壮志,不是“反抗精神”,而是“取代精神”。因为他们都看到绝对权力带来的绝对威势,但并不反抗这种不合理的极权制度,只是想取代,想让自己拥有绝对权力。项羽若当上皇帝,很可能比秦始皇更坏;让孙悟空当上玉帝也一样。
几千年皇权制度熏染下,国人或多或少都有如此德性:不恨特权,只恨自己没有享受特权;不恨贪腐,只恨自己没有贪腐能力。所以削尖脑袋也要挤进特权队伍。
话说回来,猴也好人也罢,有权欲是很正常的。只是,嫌进阶太慢,急功近利,想一步登天,下场往往都很惨。比如孙悟空,再怎么闹腾,也跳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最后连法律程序也不走,就直接给判了个“无期”徒刑。
在那暗无天日的几百年光阴里,孙悟空有没有对自己的权欲进行反思?答案应该是肯定的。
第四十回,悟空找太上老君讨要丹丸,救活了乌鸡国王,任务完成的假国王青毛狮子也被文殊菩萨收回。乌鸡国王对取经团队千恩万谢,一定要把王位让给他们。唐僧当然不受,国王又请孙悟空来当,“行者笑道:‘不瞒列位说,老孙若肯做皇帝,天下万国九州皇帝,都做遍了。只是我们做惯了和尚,是这般懒散。若做了皇帝,就要留头长发,黄昏不睡,五鼓不眠,听有边报,心神不安;见有灾荒,忧愁无奈。我们怎么弄得惯?你还做你的皇帝,我还做我的和尚,修功行去也。’”
我们可以相信,这是被关了几百年后,孙悟空对权力和义务关系的反思。虽然这里说的是人间皇帝,还受制于神佛,但天上皇帝也差不多,远不是权欲熏心时的孙悟空想象的那样——拥有了绝对权力,就可以绝对的逍遥快活。
且看下文《三评孙悟空:草菅人命》。
(责任编辑:余江波)
自 从 造 天 地 以 来 , 神 的 永 能 和 神 性 是 明 明 可 知 的 , 虽 是 眼 不 能 见 , 但 藉 着 所 造 之 物 就 可 以 晓 得 , 叫 人 无 可 推 诿 。罗马书1: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1

主题

956

帖子

1万

积分

光明使者

Rank: 8Rank: 8

积分
12608

社区居民最爱沙发忠实会员喜欢达人原创写手追星一族

5#
发表于 2013-8-25 17:47:35 | 只看该作者
原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是取代精神,不是反抗精神啊,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3

主题

1599

帖子

6524

积分

风云使者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524

社区居民最爱沙发忠实会员喜欢达人原创写手追星一族

6#
 楼主| 发表于 2013-8-28 10:40:16 | 只看该作者
期待第三季。
自 从 造 天 地 以 来 , 神 的 永 能 和 神 性 是 明 明 可 知 的 , 虽 是 眼 不 能 见 , 但 藉 着 所 造 之 物 就 可 以 晓 得 , 叫 人 无 可 推 诿 。罗马书1: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BattleCN ( 陕ICP备05006600号 )

GMT+8, 2025-5-18 01:02 , Processed in 0.080442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