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网中国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96|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再次围观哈耶克和凯恩斯吵架

[复制链接]

363

主题

1599

帖子

6524

积分

风云使者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524

社区居民最爱沙发忠实会员喜欢达人原创写手追星一族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2-4 12:51: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哈耶克和凯恩斯的学术辩论,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围绕“政府应该如何应对1929年的经济危机”的主题,双方铆足了劲要说服对方,经济学各路人马为此纷纷站队,大概在20世纪末期有了大概的胜负之分,因此被称为“世纪之辩”。

(从左至右依次为哈耶克与凯恩斯,图片源自网络)
回头看两个人的交手,非常有趣。
先围观结果。
最初的几年,绝对是凯恩斯完胜,不仅各国政府几乎无一例外地听从了凯恩斯的学术思想,大名鼎鼎的伦敦经济学院和剑桥学院也为此出现严重的思想对抗,彼此互不买账。伦敦经济学院当然是以哈耶克为代表,靠着货币和商业周期理论,试图阻击凯恩斯为代表的剑桥学院的宏观经济方法和政府干预主义。到1936年,当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发表之后,凯恩斯和剑桥学院基本赢得了完全胜利,标志性事件是作为哈耶克学术大本营的伦敦经济学院里的一批年轻的经济学家也放弃了哈耶克的立场,转而接受了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建构。
据说哈耶克对这样的局面非常沮丧,他开始意识到问题的根源不在经济学本身,这导致他的学术场域发生了巨大的转型,淡出经济学,而是用更大的精力去研究政治学,社会哲学和政治哲学。在短期来看,哈耶克的这种转型几乎是危险的,虽然《通向奴役之路》让他变成了家喻户晓的学者,但在经济学专业领域,大多数人对他不以为然,芝加哥大学经济学系不愿意为他提供一份教授的席位,最后只能在芝加哥大学的社会思想委员会就职。所以,经济学圈子认为,这其实标志着哈耶克作为正规的学院性理论经济学家职业生涯的终结。
但是必须要指出,真正有影响力的学术思想,从来不在乎当下的回应。哈耶克的确从30年代起,一直到70年代,都败给了凯恩斯。但从80年代开始,哈耶克的古典自由主义立场和市场经济思想开始深刻影响人类的命运,从美国的里根到英国的撒切尔夫人,自由市场和民主政治再度成为人类的主要精神谱系,而之前依靠政府干预的计划经济与极权政治大面积垮塌,哈耶克甚至成功地看到自己的预言成为现实,苏联解体,东欧垮台,自由主义的市场经济成为常识,晚年的哈耶克像一个伟大的先知,他人生最后一本巨著,乃是《致命的自负》,可谓在人类知识谱系的层面,再一次为人类的命运建构了伟大的方法论,也再一次为极权主义的可能性危险,敲响了警钟。
我们的问题是,哈耶克的胜利是一种阶段性的胜利,还是一种永恒的胜利?是不是意味着凯恩斯主义完全被人类的经济生活所抛弃?答案似乎是否定的。一个醒目的经济史现象是,只要人类的经济生活遇到危机,无论是民主国家,还是专制国家,人们第一时间做出的政策反应,几乎无一例外地都走上了凯恩斯主义。在这个意义上看,凯恩斯主义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宏观经济、政府干预、货币超发,这些时髦的凯恩斯主义名词里面,隐含着巨大的利益和巨大的刺激,除了哈耶克这样纯粹的知识人和思想家,几乎没有几个人能够抵挡得了。
再围观两个人的脾气。
哈耶克和凯恩斯的交手,是从1931年凯恩斯出版他的《货币论》开始,凯恩斯的大致观点是,在经济体制中没有任何自动的机制可以使得储蓄利率和投资利率保持平衡,哈耶克在当年的11月,就在著名的《经济学》杂志上撰文予以反驳。平心而论,哈耶克的言辞非常尖锐,基本上是站在价值观的高度,对凯恩斯的观点表现出一种根源性的鄙视,因此他直接怀疑,凯恩斯的目的并不在于思考经济和市场的逻辑,只是为了扩大政府的作用,为政府放弃不干预的政策找一个学理性的借口。
比这些话更难听的,是哈耶克认为凯恩斯并不具有古典经济学的专业训练,也就是说,哈耶克认为凯恩斯不过是经济学的一个尖锐的标新立异的票友。
凯恩斯的反应,据说非常愤怒。在紧跟着在《经济学》杂志上发表文章回应哈耶克。有趣的是,凯恩斯似乎不打算沿着哈耶克的分析问题的路径来讨论,而是上来就鄙视哈耶克的新书《价格与生产》,说这本书是“我所见过的最混乱的文字之一,是一个不屈不挠的逻辑学家如何以错误为开端,并最后以进入疯人院为结束”。
这些话显然已经完全跳出了学术讨论的范围,既不能说服哈耶克,事实上连凯恩斯自己也不能说服自己。所以凯恩斯的态度继续朝着一种无厘头的方面发展,他开始怀疑哈耶克的动机,比如他说,“哈耶克没有良好的愿望来读我的书,所以他不会明白我的意思,也不可能知道我是否正确,所以,他只能对我挑三拣四,我真的想知道,他的这种欲望到底是什么。”
对于凯恩斯的这种有失风度的评价,哈耶克似乎没有在意,一个醒目的例子是,当凯恩斯的巨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出版之后,哈耶克却突然平静下来,不再发出与这本书有关的任何声音。为什么会这样,后来哈耶克给出了两个理由,第一是他当时认为,在两个人的私人通信里,凯恩斯表示他已经部分放弃了《货币论》中的观点,所以哈耶克认为自己已经基本说服了凯恩斯。第二则是哈耶克从根本上认为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方法完全错误,从方法论讲,通过经济总量的方法对经济进行研究,这是经济学最大的谬误,惟一正确的方法,是从经济的微观基础、倾向性、意图、运算和个人选择着手。也就是说,在确立了方法论个人主义之后,哈耶克对凯恩斯解决问题的方式,几乎有一种不屑一顾的态度,认为凯恩斯的错误,是一种基础的、低级的错误。有鉴于此,哈耶克认为自己没有介入细节性、技术性的讨论的必要。
不过,尽管两个人唇枪舌战,掩饰不住各自火爆的脾气,但凯恩斯却极度赞赏哈耶克的《通向奴役之路》,认为这本书是一部伟大之作,而哈耶克则认为,无论他和凯恩斯有多么大的分歧,都不能否定凯恩斯是一位伟人的事实。为什么会有如此充满戏剧色彩的局面,答案其实很简单,两个人都是伟大的自由主义者,一生以捍卫人类的自由为使命,凯恩斯是以临危受命的姿态捍卫自由,而哈耶克则是以预言家的姿态捍卫自由。
(责任编辑:代金凤)
阅读(13k) 评论 10 赞2
分享到: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邮箱
新浪微博
Facebook
Twitter

苏小和
苏小和,财经作家,独立书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218

帖子

1315

积分

精灵王

Rank: 6Rank: 6

积分
1315

社区居民忠实会员

板凳
发表于 2013-12-4 15:32:46 | 只看该作者
此一时彼一时,甭管哪种东西,走到极端都会出问题,然后会被另一种修正性的东西代替,之后替代者再次走向极端,再被代替,如此往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5

主题

3192

帖子

1万

积分

贵宾

Rank: 8Rank: 8

积分
12440

VIP会员荣誉会员社区居民追星一族最爱沙发喜欢达人原创写手忠实会员

沙发
发表于 2013-12-4 12:55:46 | 只看该作者
SF!!~
天下无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BattleCN ( 陕ICP备05006600号 )

GMT+8, 2025-2-12 21:56 , Processed in 0.058902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