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网中国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1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医生成为弱者是整个社会的悲哀

[复制链接]

363

主题

1599

帖子

6524

积分

风云使者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524

社区居民最爱沙发忠实会员喜欢达人原创写手追星一族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0-30 17:29: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图为2009年6月1日,佛山的一家医院,一女子由于整容失败找医院讨说法未果,随后用匕首劫持护士在医院二楼的平台上。《南方都市报》陈志刚/摄,源于腾讯新闻图片)
近来发生在几个地方医生被打、被砍、被杀的事件,再次将“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的医患关系推进了新的历史冰点,从现实到网络中,处处能感受到医患这两个群体的对立,某地甚至发生了医生群体站出来表达抗议声的群体性事件。这是一个让人悲哀的现实,医生救死扶伤,患者依赖医生,天然的依赖关系应该使两者成为最为亲近与和谐的一对关系,现实却恰恰相反,竟在一次次的冲突中变得水火不容。医生本应是这个社会体面且有尊严的一个职业,可在对抗的语境中,却充满着弱者的无奈感与愤怒感。
让医生成为了弱者,不只是医生的悲哀,而是整个社会的悲哀。
我不是一个医生,当我生病进医院与医生打交道的时候,我也会遭遇医生的冷脸,也曾批评过看病贵看病难。但当看到医患冲突恶化到如今的地步,医生为了防范医闹的攻击而戴着头盔上下班时,我充满了焦虑与恐惧。不仅是出于对公共利益的忧虑,更是作为一个“患者”的忧虑。人总会生病,总会成为患者,都无法避免会与医生和医院打交道,我们终将有一天会躺在病床上将自己托付给医生。我担心的是,我将要面对一群因被攻击而充满愤怒感的医生,一群因常被妖魔化而对患者充满防范的医生,一群在习惯性的被误解中而没有了职业尊荣感的医生。很难想像,当这群担负着救死扶伤的人,戴着头盔,带着对立、猜疑、自保、防范、愤慨、焦虑和敌意给我们看病时,结果会是怎样?
正因此,当我看到一张图片中,一群带着口罩的医生护士围着他们被患者砍死的同事竭力救治却无力回天,而流露出愤怒的眼神时,我充满了恐惧。正像知识分子的被矮化和污名化,会给一个社会带来灾难一样。本应该受到社会尊重的医生,却在被妖魔、被羞辱中成为了十足的弱者,对社会也是一场灾难。而且可以预见的是,这场医患冲突的灾难中,患者必然是最大的受害者。
一个社会也许什么都可以失去,但不能失去信任医生的能力。一直觉得,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些时候,对有些人,我们是必须毫无保留地去信任他们的,而不能将那种自以为正义的“怀疑一切”的思维陋习滥用到这些关系上。患者对于医生,就是如此。无论如何,当我们以患者的身份走进医院的时候,只能选择信任他们。在信息不对称、专业不对称下,除了信任医生,别无选择,因为你是患者,是需要医生救助的人;因为你对专业和病情一无所知,只能把自己的生命、身体和安危托付给医生。
作为患者,我们会为自己不信任医生找到很多理由,比如担心医院乱收费,担心粗心的医生会下错诊断,担心缺德的医生会坑自己。现实中确实也有这样的情况,但那些只是个案,不能成为我们也先入为主地把眼前为自己看病的医生也想像成“会坑害病人”的恶魔的理由。这时候,一个理智的患者,应该丢掉这种偏见,而选择信任医生。有时候,信任比质疑更需要勇气,信任,在医患关系中是一种依赖互动的循环:如果互相信任,会形成良性循环,如果互不信任,互相猜忌,只会形成恶性循环。恶性循环,互相强化敌意,就是当下医患关系的现实写照。
除了这种信任,重建医患关系,需要更多方面的努力。比如,需要一个能够让医生和患者避免直接冲突的第三方。医患从鱼水关系变成水火关系,就在于双方在发生医疗纠纷时,缺乏一个有公信力的第三方去“隔离”双方,使医院和医生不得不直接面对对医疗充满了不切实际的期待、失去理性的患者或其家属。
还需要客观中立的媒体。不得不说,媒体在妖魔化医院和医生中扮演了很不光彩的角色。一事当前,不问是非,首先站队,带着一种“患者是弱者”、“要替我们患者维权”的心态去报道医患冲突,这对医院自然是很不公平的。医生并不代表着邪恶,患者并不代表着天然的正义,而媒体喜欢自以为正义地站在“弱者”那一边。加上一些记者缺乏基本的专业素养,而医学报道又是一个需要专业素养的领域,专业的缺失使医生不断被误解和误读。
(责任编辑:代金凤)
阅读(6.1万) 评论 707 赞231
作者:曹林,1978年出生,江苏扬州人,《中国青年报》青年话题版编辑、评论员。2003年开始时事评论写作,2004年硕士毕业后加盟中国青年报青年话题版,在国内数家媒体开有时评专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3

主题

1599

帖子

6524

积分

风云使者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524

社区居民最爱沙发忠实会员喜欢达人原创写手追星一族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10-30 19:08:41 | 只看该作者
  温岭第一人民医院医生被刺事件尘埃未定,南昌又发生持刀劫持护士事件,再次将公众视线集中到医患矛盾纠纷。对于近期接连发生的患者及家属打砸医院恶性事件,医护界纷纷发声:“真没有职业安全感!”最新医师执业状况调查显示,中国78%的医生不希望子女从医。
  进展

  医生遗体送殡仪馆

  28日上午,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100多名医护人员在医院内对“10·25”故意伤害案中不幸去世的王云杰医生表示哀悼。据温岭市相关部门介绍,该院门诊等医疗工作照常进行,来该院就诊人员和医院救护车正常进出未受影响。
  此前,相关部门为了维护医院正常秩序,经与家属协商沟通,征得家属同意后,王云杰医生的遗体在家人和同事的陪同下,已于28日上午送往温岭市殡仪馆。
  声音

  少了位医生就少份医疗资源

  面对医护人员频频遭遇安全事件,近来医护人员纷纷在微博、微信上声援希望公众尊重医生这一职业。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主治医师王颖婵呼吁,“不要再做任何伤害临床一线工作人员的事了。少了位医生,病人不就少了份医疗资源?医生时时面对繁忙的工作和科研压力,但没有什么比起生命安全来说更重要。”王颖婵医师说,医生也有家人和孩子。
  医闹将使医患关系两败俱伤

  上海一位年轻的神经外科医生感慨,“这样下去,必然是医患两败俱伤,患者很难得到医生最全力的救治,因为在医疗水平的限制下,最全力的救治往往意味着更高的风险,而更高的风险在目前对一个医生就意味着可能的医疗纠纷甚至人身威胁,医疗从业者全都处于焦虑中,救治患者之外还要顾及自己的人身安危。”这位临床一线神经外科医生还表示,现在的医学生生源和十多年前比,已有下降,“不是没有优秀的学生,而是很难像过去一样,吸引到大量优秀人才来学医,这个问题会在以后慢慢显现。”
  据中国医师协会2011年所做的一项调查,78%的受访医生表示,不希望自己的孩子穿上白大褂。
  探因

  沟通不畅影响医患关系

  近年来发生的恶性伤医事件,大多出现在大医院。北京和睦家医院血管外科张强医生说,大医院天天人满为患,医生劳动强度超负荷。和欧美医生每天十来个病人的接诊量相比,中国很多医生每天要面对五六十甚至更多的病人。平均到每个病人,只能给予五六分钟,如此短暂的时间,医患沟通如何能做到充分?
  一位心理医生说,有研究显示,中国医生工作压力大、自杀率高,已属于最不健康的职业之一了,而现在部分病人对医生的不理解、不信任情绪更令这份职业成为最危险的职业之一。
  张强医生说,如果带着恐惧感上班,医生容易出于自我保护对病人过度检查,而外科医生遇到手术风险较大的病人,容易倾向选择不开刀,否则万一手术不成功,医生遭遇人身伤害的几率岂不是很高?不少医生表示,欧美发达国家医生多年来一直是受尊敬、待遇高的职业。
  对策

  加强医院安全防范系统建设

  日前,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公安部下发了关于加强医院安全防范系统建设指导意见,要求医院“聘用足够的保安员,确保安全防范力量满足工作需要”。保安员数量应当遵循“就高不就低”原则,按照不低于在岗医务人员总数的3%或20张病床1名保安或日均门诊量的3%。的标准配备。
自 从 造 天 地 以 来 , 神 的 永 能 和 神 性 是 明 明 可 知 的 , 虽 是 眼 不 能 见 , 但 藉 着 所 造 之 物 就 可 以 晓 得 , 叫 人 无 可 推 诿 。罗马书1: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BattleCN ( 陕ICP备05006600号 )

GMT+8, 2025-2-13 04:23 , Processed in 0.04527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