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网中国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2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英雄可憎妓女柔 —— 芥川龙之介看中国

[复制链接]

363

主题

1599

帖子

6524

积分

风云使者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524

社区居民最爱沙发忠实会员喜欢达人原创写手追星一族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7-5 16:05: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英雄可憎妓女柔

—— 芥川龙之介看中国

(芥川龙之介是日本大正时代著名小说家)

如果,芥川龙之介写柏林墙边开枪的士兵,会怎么写呢?他会写这个旁观者的利己主义吧,开枪一瞬间的快悦。
广为人知的是他的《罗生门》、《筱竹丛中》。芥川龙之介乐于描写人性的恶,他锐利、黯淡。内心不够强大的人就不要读他了,还是享受鸵鸟功带来的幸福吧。
我的内心足够强大,所以可以读,《芥川龙之介中短篇小说集》虽然读的时候不时心虚,觉得这个、那个地方,简直写的就是我。
书后两篇附文很有趣,一是芥川龙之介写给友人的绝笔。里边一段,“我担忧将来要因为我的自杀而没人要买我的房子,因之感到对于有别庄的富人们的羡望。你对于这句话,要觉得好笑吧!我自己对于这句话,也觉得好笑。但是事实上想到这里的时候,深深地感着不便。”
唉,穷人连死都这么局促。
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芥川龙之介,这三个在一起,让人觉得不自杀都枉称日本作家。在芥川龙之介的调侃中,我们这些活着的凡人,不过是在“吃呦!干呦!旺盛地生着呦!”
摘一朋友语:“想起YF写希阿荣博堪布的《次第花开》,他的母亲和姐姐都先后出家,而且住的很近。以汉人的角度,这类似一场家庭悲剧,但在藏人看来,则为大家都走上了解脱之路而感到欣慰。人生的价值追求是何等不同!”
看过《中国游记》后,感受如同当初看安东尼奥尼的纪录片《中国》。身在其中是习焉不察的,好比大家都染黑了,于是谁看谁也不觉得谁黑,不是互相安慰,是真不觉得黑。但是,陌生人带着天真的裸眼和新鲜感,一眼看到你的底子,而且肆无忌惮地说出来,真让人难为情。
这好比我有一次在机场遇见一刚到中国的中东棕色小伙子,他坐我身边忍不住伸手指拂过我胳膊,说,“真白呀,怎么这么白呀”。我心里诧异得不行,我是真不白呀,他是真没见过白的呀。
芥川龙之介的裸眼新鲜感所见,比如:
他看街头卖艺的打斗想到《水浒》,“从数目上看,倒是无赖汉的结社。记得武松确有过这样的话:豪杰之士所爱的是杀人放火。这话严密地说,就是爱杀人放火的才是豪杰。不,再说得明白些,就是:既然做了豪杰之士,区区的杀人放火,算不得什么一回事了。他们心里,毕竟都流着目无善恶的豪杰意识。这个心,就是一种超道德的思想,不但是他们所具有的心,在古今来中国人的胸中,至少比之日本人,有着深远的根源。‘天下非一人之天下’,说虽如此,但在说这些话的人们,其意只不过说不是昏君一人之天下,他们的真意,就是要把昏君一人之天下,改作豪杰一人之天下。《水浒传》被万人所爱读的,实因为书中充满了磅礴泼辣的豪杰气氛,读了就为醉的缘故……”
他看西湖岳王庙:“这本名油炸桧的意思是把秦桧来油炸。原来,民众这东西,只能理解单纯的事情。就是在中国,什么关羽,什么岳飞,凡是众望集注的英雄,都是单纯的人物。如果不具有这特色,那么就是不世出的英雄,也不能聚集众望于一身。”
芥川龙之介在文中猛烈地骂中国,中国之行似乎摧毁了他本来不无美好的印象,这美好来自对中国历史和文学的阅读。可惜中国之行让他发现:“什么杜甫、什么岳飞、什么王阳明、什么诸葛亮,却似乎一个都找不出。”
“现代中国有什么?政治、学问、艺术、经济,不是如数堕落着吗?尤其是艺术,从嘉庆道光以来,有一可以自豪的作品吗?而国民却不问老幼,只是唱着太平曲!”
“我不爱中国,就是要爱也不能爱。如果目击了中国国民的腐败,还能爱中国,这不是颓唐已极的肉欲主义者,即是浅薄的中国趣味的迷信者。不,就是中国人,只要是心不昏的,对于中国,比之于我一介的游客,应该更熬不住憎恶吧。”
我立刻反省了一下,自己是不是也熬不住憎恶?不不不,我所见的现代中国并非他所见的现代中国,我就是现代中国芸芸众生中可恶的一分子,虽然我不爱唱太平曲。
芥川龙之介对于中国妓女的描写,让我感到了一点点的温情。
他写上班时的妓女:“我注视着那手表,金刚钻的蝶,大粒珍珠的首饰,以及右手中的两嵌宝戒指,很是敬服,觉得就是我们新桥艺妓中,也难见有这样装饰华丽的人儿。”
他写下班时的妓女:“在室中闲步,瞥见隔室中电灯下那可爱的花宝玉正和一胖娘同桌吃着晚饭。桌上只有一只盘子,并且只是一盘青菜。可是花宝玉却似乎吃得很有滋味。我不觉微笑起来。在小有天的花宝玉,也许确是南国的美人,但是,这个花宝玉——咬着菜根的花宝玉,却于任荡儿玩弄的美人以外,还有别种东西。我在这时,才在中国的女子里,感到女性的情味。”
搜索了一下芥川龙之介,发现如下资料:
1919年在大阪每日新闻社任职,但并不上班。
1921年以大阪每日新闻视察员身份来中国旅行四个月,先后游览上海、杭州、苏州、南京、芜湖、汉口、洞庭湖、长沙、开封、洛阳、龙门、北京等地,回国后发表《上海游记》(1921)和《江南游记》(1922)等。这次任务非常繁重,在任务的压力和自身压抑作用下,他染上了多种疾病,一生为胃肠病、痔疮、神经衰弱、失眠症所苦。
我立刻直觉,痔疮是隐讳的说法,也许是梅毒吧。他也确曾在一篇小说里写了一个南京妓女治疗梅毒的方法,把它传给旁人,自己就会好。芥川龙之介29岁到中国,35岁离世。一个可以活着,也可以死去的年纪。
中国不能在精神上征服他,却可以在肉体上消灭他。
(责任编辑:杨光)


作者:张捷
张捷,《人物》杂志副主编,曾就职于中国新闻周刊、南方周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3

主题

1599

帖子

6524

积分

风云使者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524

社区居民最爱沙发忠实会员喜欢达人原创写手追星一族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7-5 16:06:00 | 只看该作者
沙发。
自 从 造 天 地 以 来 , 神 的 永 能 和 神 性 是 明 明 可 知 的 , 虽 是 眼 不 能 见 , 但 藉 着 所 造 之 物 就 可 以 晓 得 , 叫 人 无 可 推 诿 。罗马书1: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BattleCN ( 陕ICP备05006600号 )

GMT+8, 2025-2-13 14:41 , Processed in 0.04125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