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网中国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6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儿时的香烟

[复制链接]

363

主题

1599

帖子

6524

积分

风云使者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524

社区居民最爱沙发忠实会员喜欢达人原创写手追星一族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8-17 11:31: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小时候没有人告诉过我烟有害,只知道抽烟是大人的事。买过烟,是给爸爸跑腿的。由于对烟没有兴趣,不像买酱油、买醋,路上呷一两口。买烟则是如数上交,他那时候几乎没有买过整包的烟,往往是给我五分钱,让我买四支黄金叶,如果给三分钱,就买三支前进牌。我总觉得,他让我去买烟,往往是在他故意要把我支开的时候。
被赶回到农村以后,这才发现,和我一般大小孩(八九岁)几乎都抽烟。这时明白了,抽烟并不能简单地说是成人的专利,正确的说法是,男人的专利。
村里人很难在平时摸五分三分去买黄金叶或者前进烟,而是在等到庙会的时候,到烟摊上称上几斤烟叶。虽然不知道多少钱一斤,但是我深信,因为还没有经过烟厂的剥削,价格应当是很便宜的,但是也有差别,不然的话干吗要挑三捡四的?跟爸爸一起去买过烟叶,知道好看的烟叶才是好烟叶,金黄金黄的,让人有一种新近感的是好烟叶,黑黑的烟叶不好,发了霉的绝对不能要。有些尽管颜色还可以,但是还是要拿在手上揉一揉,揉不碎的就不买,因为水份太多,绊称。如果还没有拿起来就碎了的也不要,太干了,带回家就成碎末了,也不行。如果不可得兼,爸爸比较倾向于干一点的,只不过回家的路上小心点而已,回到家后再喷上点水,还算捡了便宜。
村里人卷烟一般都是喇叭型,一头大一头小。先是将纸撕下一小条,主要是破报纸或者小学生的作业本,如果是毛主席语录则只能偷偷的干,看看周围没有人才敢撕。纸条大约有两指宽,比一般的烟卷略长一些,然后在手中拢成一个小喇叭,再将揉碎的烟叶捏上一撮,放到喇叭筒中,一手捏着大头拧成一撮,小的那头还要粘一粘,很多人是用唾沫,也就是在嘴里用舌头沿小头的纸边舔一舔。放到嘴里时,还要将拧好的大头撕开,再点上火。
那时候的火柴很难卖,点火工具年青人都是打火机,和现在的ZIPPO一样的汽油机,不过没有ZIPPO好用,大多数情况下是打不着的,打不着,就用力甩甩,甚至放到嘴里吹一吹,再打。当然周围如果有人抽烟,还可以去借火。如果很多人在一起抽烟,则干脆用麻杆点着了,像烧香一样,插在虚土里,可以燃烧很长时间,抽烟的人便拿过来点着自己的烟。
我的叔叔用的是火镰,他往往是随手将破棉袄里的棉花拽出一点,撕的很细很细,放在火镰上,然后就叮当叮当像砍肉一样,比打火机的时间要长一些才能弄出火来。为了节约时间,他练就了一招,就是一边打火一边卷烟。他是全村卷烟水平最高的,因为他卷的烟不是喇叭状,而是和买的香烟一样的两头一般粗,如果卷烟用的纸不是很脏,则看上去完全会当成工厂里生产出来的,每逢卷烟比赛,总能得冠军。
爸爸不会卷烟,如果卷,也就只能卷个喇叭筒,他又不肯用唾沫去粘,就用手捏着要开的口,一般是抽上三五口,烟就散开了,烟叶洒落一片,火星也到处洒,即不经济,又不安全。更不敢让外人看见,因为他只要被人看到什么事没干好,村里马上就又传出一条知识越多越反动的证据。
有一天,爸爸便从老木匠那里借来了很多工具,瞒着人,深更半夜的干起活来,干了好多个夜晚。他竟做成一个小木盒子,与现在的光驱大小相当,对我来说,它的结构还是比较复杂的:有一根卷轴,卷轴上有一条帆布,当时是最结实的布,卷轴拖着帆布在镂空的槽里会前后上下移动。他做好后,请了很多人来看,将裁好的报纸放到帆布上,涂上一点用面粉打成的浆糊,再往一个槽中撒上烟叶,双手推着卷轴在槽里滚动一圈,然后,轻轻退回,这时,一支和工厂生产的一模一样的卷烟就落到一个槽中。而且速度很快,不一会儿槽就满了,恰二十支,可以装满一盒。
他请大家吸,没人接。观众们先是惊奇,个个嘴都合不拢,眼里闪烁着惊奇的目光,不一会儿,这目光渐渐变成鄙夷,最后大家一哄而散。“抽烟人不会卷烟,还弄个破木盒子做烟,什么本事!”大家都这么说。听到这话,我才明白,卷烟本身是一项艺术,卷出的烟便是艺术品,工厂里批量生产出的就不再是艺术品。
从此,爸爸也不好意思再让别人看他的机器了,妈妈也决定让爸爸从家庭的开支预算中,留一些用来购黄金叶,免得卷喇叭筒被人嘲笑。进城的时候,他就买上几包,抽完一包后,便在油灯下自己用机器卷,卷二十支放到还不是很绉的黄金叶烟盒里,出门的时候带上,直到那香烟盒彻底不能用,才肯再打开一包黄金叶。别人看到了,会说:洋烟没味,还是土烟好,不再会嘲笑他的艺术能力。
村里的小孩都会卷烟,因为那是孝敬长辈的举动。有儿孙在场,大人会说,给我卷支烟,小孩便开始卷,卷好递给大人,并接过打火机,啪啪地打起火来,如果打不着,就找上一根秫秸,在火炉里点着再递过来,有的便直接先自己吸着了再给大人,就这样,每个小孩抽烟都不会呛得流泪。如果被呛得流泪,或者咳个不停,也一定会被鄙夷的。所以,我偷偷试爸爸的金黄叶时,都是在没人的时候。
因为活儿都是干给生产队的,所以,没干多大一会儿就开始工间休息,这一休息比干活的时间长好多,女人们聚在一起一边东家长西家短,一边做着自己随身带的针线活。男人们则身靠沟坡,面向太阳,抽烟,一抽就是大半天。这期间,有比打火机的,看谁的能五次之内就能打出火来,有比卷烟速度的,赢的人有权抽输者为他卷的烟,当然那粘烟的唾沫也是附赠品。最好看的是比吐烟圈儿,要看谁吐得多,而且经久不衰。在没有风的情况下,烟圈儿缓缓飘向空中,一个接一个,像是金鱼吐的泡泡。
原来,不仅仅卷烟是艺术,抽烟也是艺术,有的小朋友都能吐四五个圈儿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3

主题

1599

帖子

6524

积分

风云使者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524

社区居民最爱沙发忠实会员喜欢达人原创写手追星一族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8-17 11:31:48 | 只看该作者
作者:北大李铎
自 从 造 天 地 以 来 , 神 的 永 能 和 神 性 是 明 明 可 知 的 , 虽 是 眼 不 能 见 , 但 藉 着 所 造 之 物 就 可 以 晓 得 , 叫 人 无 可 推 诿 。罗马书1: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3

主题

1599

帖子

6524

积分

风云使者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524

社区居民最爱沙发忠实会员喜欢达人原创写手追星一族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3-8-18 19:14:00 | 只看该作者
不论手卷烟的水平有多高,吐的烟圈能飘多远,只要抽的卷烟,不论手卷的还是机器卷的,都会被抽旱烟锅的人瞧不起。
抽烟锅受人敬仰,他们年纪也都很大很大,起码是样子看上去让人觉得大,或许正是那根长长的烟杆在起作用。这些人往往面色奇黑,头发也花白,甚至全白,而且很短,都要比胡子短一些,胡子也生得乱七八糟,不像马克思或恩格斯、更不像斯大林。手里的烟锅虽然有长长的杆,但是没有斯大林的烟斗看上去神气,最起码我是这样看。
这些老头儿们,从不和人比赛卷烟,因为他们根本就不卷,也从不屑于吐烟圈,那是小道。他们往往也三五人聚在一起,在村里的某墙跟儿处蹲着。傍晚时分,已有些凉意,所以,他们也都披着件黑色的夹袄。
如果聊天,老半天才会说一句,声音也是极低的,根本不在乎对方是否听得到,所以,他们边吧嗒着烟时的语言,不是用来交流的。说实在话,也没有什么可以交流的,东家长西家短是女人们的事儿,收成怎么样,是生产队长的事儿,儿女孝与不孝,是儿女自己的事儿。
他们,除了烟,对其他事物一概都没有了兴趣,所以,仅是喃喃自语。我从没听清过他们说的话,路上的行人更是听不清,如果天再暗一些,四五朵忽明忽暗的火光,表明那里蹲着一堆上了年纪的正在抽着烟锅的老人。
烟锅配的杆长度也都差不多,有近两尺,一头是铜制的烟嘴,也有玉石、翡翠或玛瑙的,另一头是烟锅,全是铜制的。中间的杆是竹筒。这东西死后是不带到坟墓中去,要做遗产传给子孙,因为他们的烟杆也都是上辈留下来的。
在接近烟嘴的地方,挂着黑灰色的烟袋,烟袋也不大,看上去总是瘪瘪的,好像早已空了,可是他们又总能用两根黑黑的指头伸进去夹出一点烟来。在放入烟叶之前,要先对着烟嘴用力吹上几口,确保烟道畅通,然后放入烟叶。他们从不用打火机,因为打火机点烟锅不灵。最常见的是用麻杆火,也有阔气一点,用儿孙孝敬的火柴。
用火柴点烟要气派得多。将烟锅里的烟叶用拇指压紧了,嘴里叼着烟锅,双手腾出来擦火柴,等火着了,点上烟,猛吸一口,这时还不能将火熄灭,而是用握着烟锅的左手的拇指再压一次因点燃而蓬起来的带着火的烟叶,直接压在火上。一般来说,经过这么一压,火就全熄了,需要再点一次,这时,右手中的火柴还可燃几秒钟,放到烟锅上再点一次。从此,便开始了不算很漫长的品烟的旅程,还伴着滋滋的烟锅声和嘴巴的吧嗒声。
晚秋或初冬,虽然太阳底下暖暖的,但是总会有点风吹来。风吹麻杆火,越吹越旺,如果吹火柴,就容易吹灭。所以,他们总是将衣襟拉过,搭在膝上,人几乎全部钻入了这临时搭起的避风港,这大概就是他们不肯穿上夹袄而只是披着的原因。
行走时,将夹袄两袖拉开,拧一拧,拧成长围巾状,绕腰一緾。烟锅就别在那儿,烟杆上挂着的烟袋,烟袋随着步子的节奏摆动,像古代官员官符。
不知怎么搞的,有一天我醒来,就像高适说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全村男性不论老幼,都抛掉了卷烟或者烟锅,改抽“旱吹儿”了。虽然也有极少数人,敢冒全村之大不韪,但是只能是躲在自己家里抽旱烟锅。
旱吹儿是类似烟锅的工具,不过烟杆又短又细,往往是由细铁管或铜管制成的,烟锅更特殊,是用木头刻成的,像只小鸟,只是很小,比枣大不了多少。这个烟锅上要镶上电池帽,就是将废旧的一号电池砸烂,取出碳棒,将碳棒上钮扣电池大小的铜帽取下,用钉砸出个小洞来,镶到烟锅上。烟嘴的一头开始不是很讲究,甚至什么都不要,直接对着烟筒吸。
吸的烟也不再是烟叶,而是烟丝,是工厂生产的,商店可以买到,但是价格又极低,用黄色糙纸包着。烟丝极细,感觉比线还细,和线一样柔软。每次只能捏很少一点,在手中慢慢揉,最后团成豌豆大小的烟球,塞进电池帽。有趣的是,这种烟只能抽一口,一口就也抽完了。不知道工厂使用了什么魔法,竟使它力道奇大,一口就会感到头晕目眩。
仅此一口,抽罢,回味片刻,然后憋足一口气,用力一吹,烟球还带着火便猛然蹦出,休息一会儿才能抽下一锅。
不久年轻人又开始比起来,比旱吹儿的材质,比工艺。旱吹儿也由实用性向艺术性转化,艺术大概就是这样起源的:起初没有人觉得是艺术,只是很实用的工具或者必需的动作,当它的目的不再是它的目的的时候,也就达到了无目的的合目的性,它便成了艺术。
最好的烟锅要用枣木雕刻,枣木质地极坚硬,而且不影响烟味,即使有,也只是增加烟的魅力,所以卷烟厂制烟时,一定会往烟里加枣精的。没有功夫或力气的,只能选质地松软的杨木来刻。旱吹儿比较短小,可以放在口袋里,上面也没有挂烟袋的地方,烟丝就也放在口袋里,也不用包,反正口袋里除了烟丝也不会再有别的什么东西,口袋就等同于烟袋。
学校里的男教师、男学生手里都有旱吹儿,有本事的学生,往往能从口袋里摸出七八个来,它们可以作为礼品送人,可以当工艺品向别人展示。如果搞个旱吹儿博览会或者旱吹儿节什么的,一定会很热闹。
虽然,经济是经过计划的,可是计划往往赶不上变化,因为大家都需要烟丝的时候,烟丝就供不应求了。因为,当初没有计划那么多,政府又不肯改变计划,结果是旱吹儿专用的烟丝成了紧俏商品。那时代,紧俏商品只提供给有头脸的人物,农民只能保留放弃的权力。
所以,计划经济使这次的旱吹儿运动匆匆结束了。如果谁的旱吹儿还能保存到现在,建议送到国家博物馆去,一定是难得的艺术品。
自 从 造 天 地 以 来 , 神 的 永 能 和 神 性 是 明 明 可 知 的 , 虽 是 眼 不 能 见 , 但 藉 着 所 造 之 物 就 可 以 晓 得 , 叫 人 无 可 推 诿 。罗马书1: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BattleCN ( 陕ICP备05006600号 )

GMT+8, 2025-5-17 13:51 , Processed in 0.10223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