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网中国
标题:
【转帖】中国移民:关于加拿大“9大谎言”
[打印本页]
作者:
maya_i
时间:
2013-12-9 10:59
标题:
【转帖】中国移民:关于加拿大“9大谎言”
1、福利好
福利都是给没有正经工作的穷人的,有专业工作人士的义务是缴税,穷人的义务是享受福利。你要觉得可以忍受类似国内普通保安的收入,然后拿一点儿福利,OK,你来吧,仍然生活保安那个水平。
2、房价便宜
专业工作纳税后年入5万算是很好的了(senior职位),但房价100万。温哥华就更贵了,本地白人青年现在也是蜗居在别人的地下室里。你说OK,我带国内的钱来买房。但请注意20年后,你小孩长大面临本地白人一样的情况。你愿意你小孩住别人家地下室吗?不愿意?你给地方他住,小孩未必愿意跟你一起住(被这边的教育洗脑了)。想便宜,去小镇吧,也就相当于中国的乡镇,自然环境不错,但你别想找到工作。
3、生活成本低
郎教授发文解释为什么中国的汽车贵。但是他没有去分析,为啥多伦多的普通汽车例如福克斯一年保费要1.8万人民币;他也没分析,为什么温哥华的公交月票得600元人民币,多伦多公交车票相当于15元人民币一张。
4、房子是私人的,永久产权
100万的房子,每年要交地产税6000。注意喔,专业工作税后收入就5万一年就算很好了,哐当一下,6000又没了。还不算房屋保险什么的。
真正私人拥有的东西,需要每年上税么?比如你买了台电脑,每年要给政府交电脑税吗?没有吧,买的东西不用每年缴税,那才是你的东西。所以有房产税的情况下,房子是私人拥有就是个谎言。
5、教育好
加国的大学在世界能排上名的屈指可数,与中国差不多。小学初中放羊,下午三点就放学,整个就是玩。这都不是重点,重点是:你见过那个地方的教育能让所有小孩成材的吗?没有吧?这说明什么,要成才就得竞争!三点放学后,得给他补课,还得报各种兴趣班,还得上IB课程让他有机会考美国大学。各位,这边小孩一点儿不轻松。此外,这也是一大笔开销,5万根本cover不住。没钱?跟本地白人小孩一样,高中毕业了学个修车啥的,或者去工厂扛箱子啥的。
加国本地垃圾的比例一定高于国内,我就不明白国外教育比国内好,这个结论怎么做出来的。兴许是指大学,这边好大学学习压力的确很大,学到晚上1点不奇怪。
6、社会公平
修座桥,花的钱是中国同样桥的几十倍,即使加国人工高,请问需要贵几十倍吗(将近30倍)?钱去哪儿了?这个问题要写清楚得费很多笔墨,这里就提示下各位。
加国利益集团通过准入控制,垄断行业以获得高收入;
例如,牙医得要牙医拍照。看上去很合理,但他条件非常苛刻,据此严格的控制了牙医的数量,物依稀为贵,这就是为啥牙医收入高的原因。这种制度一样出来烂牙医,刚报道一个从不消毒的牙医诊所。
医生,就更不要提了,同样严格控制数量,但医生水平远低于国内,特别是做手术的医生。这就是为啥很多国人回国看病的原因之一。
再例如,加国一个清洁工的收入可能与程序员一样。为啥?清洁工是一个集团,有工会,不开这么高薪水就不干活。受制于允许模式,你还不能开除他。
你来加国后能加入一个利益团体吗?抱歉,可能性很小,那种从加国政府轻松捞钱的岗位,基本被本地白人把持。
7、社会环境好
小孩从小在学校唱女王万岁,这个歌还曾经是加国的国歌呢!好像1995年才改的国歌。
入籍时,你得宣誓永远效忠英国女王和她的子子孙孙。否则不让入籍,今年有人认为这不合理,上诉到法院。白人法官判决:公民入籍时必须向英女王宣誓效忠是强迫性的言论,强制的入籍誓词符合宪法。
你家小孩从小在这里被洗脑喔,这还没提那个教的事儿。
8、免费医疗
加国验血要3周才能拿到结果的医疗系统已经臭名远扬,不多写了。
1、不是免费,你每个月得交100元的保险费,多伦多是按年交
2、不是免费,医生只给你开处方,一个处方他找政府哪几十块钱。药费你得自己掏。
3、只有需要住院的大病,才免费。
9、奋斗即可成功
有博士在这里奋斗考电工证,今后以电工为职业的例子。他是奋斗了,难道一个博士移民的价值,就是来加国做电工?刷盘子的教授,地铁卖艺的国家艺术奖获得者,我就不提了。
到底什么是成功?安于个人温饱就是成功?不,我觉得为社会做出超出一般人的贡献,才是成功。电工这个岗位,显然不是博士成功的例证。
本人移民一年,虽有工作在手( 别奇怪我总强调专业工作在手,N多中国博士硕士教授移民们羡慕呢,他们还在扛箱子刷盘子或者在上这里的技校,准备搞本地文凭,找个专业工作,入电工,物流仓库管理啥的),一直觉得后悔不已。想回国,无奈年纪偏大,在国内不好找技术岗工作,又不想退休,所以仍在加国混着。加国唯一一点明显优势:地广人稀自然环境好。
各位,看到这里,是不是与你原来想的不一样?那么下一个问题,到底是谁给了我们那么多错误的观念?
熟悉加国的各位朋友,欢迎指正我描述的不对的地方,给国内同胞们一个清晰正确的认识。别只天天宣传自然环境好,尽量给同胞一个全面的认识。
作者:
xgo
时间:
2013-12-9 11:36
我原来公司的一个所长,移民加国后当了一名卡车司机(跑长途的那种),为了生活只好又生一个娃(好像加国有奶粉钱,靠这个可以贴补家用)
作者:
xwl112
时间:
2013-12-11 15:44
。。现实和理想果然不是一样的
作者:
司马小蓉
时间:
2013-12-13 18:18
[quote=autobots,53143]那为啥都要往加拿大跑啊?人都不是傻子[/quote] 就跟很多农村的喜欢往城市跑一样,但城市并不是天堂
作者:
mf好好好
时间:
2013-12-14 12:13
[quote=autobots,53143]那为啥都要往加拿大跑啊?人都不是傻子[/quote] 只为那里的相对的公平,相对的安全感,相对的更平等,能呼吸相对自由的空气,是你真的努力就有可能的地方,50%的森林覆盖,国家理念接近道家“天人合一”,我最喜欢这个,还有很多相对更好点的方面。卡车司机也是一份工作。这没什么。我也宁愿去当个加拿大工人,这没什么! 我觉得最大的差别是在加拿大叫生活,在中国叫生存!
作者:
抵押菠萝兔
时间:
2013-12-14 13:40
逐条驳斥一下:
1:加拿大的高福利不是只给穷人的,中产和富人只纳税不享受福利,你认为可能吗?
2:相比收入来说,加拿大的房价确实便宜,就算税后年收入5万加元,三口之家攒10年的钱也够买一套带花园和车库的双层洋房了。而在北京,即便是年收入10万人民币,买一间普通的公寓,也要全家出钱供20年才行。相比之下加拿大房子便宜很多,尤其土地永远是属于你的,根本没有强拆这种事。至于房地产税,要看看在哪个学区,好学区好地段的就贵,但相应的你出租也会有个好价钱。
3:生活成本要按当地货币,不要换算成人民币。比如我在新加坡机场吃一碗牛肉面要5新币,核25人民币,假设我月入5000新币,那吃一碗牛肉面的开销只占月收入的千分之一。而在北京,同样月入5000人民币,吃一碗25元的牛肉面(在北京机场这个价格恐怕还吃不到,也许要30-50)就花费了月入的二百分之一。换句话说,在新加坡的普通月收入可以买1000碗牛肉面,在北京的普通月收入只能买200碗,所以北京的生活成本要远高于新加坡(至少在吃上),而新加坡的生活成本又高于加拿大,所以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生活成本事实上早就超过了美国、加拿大。当然国内的一些中小城市生活成本也是很低的,不过人们都不原意去那里发展,因为收入也低。
4:房地产税一是为了给当地的学校提供资金,二是为了打击炒房、屯房的行为。越好地段税越高,所以加拿大房屋空置率极低。这个和土地私人所有不矛盾。大陆土地不归私人所有,不也要征收房地产税了吗?
5:加拿大是素质教育,大陆是应试教育,孩子除了考试别的都不会,典型的高分低能。看看高官的孩子们都在哪里上学就明白了。
6:社会公平,当清洁工也能养家糊口,各个工种之间收入差距不大,这才是和谐社会。像大陆贫富差距极其悬殊,国企高管年薪百万的比比皆是,程序员年薪不足10万的也大有人在。下岗工人就更惨了,有的年收入还不到一万。
7:社会环境跟入籍宣誓有关系吗?看看人家小学生上下学都自己回家,大陆有几个家长敢不去接送孩子的?我同事的孩子读初中时父母还天天接送呢。
8:医疗方面就更不用说了,加拿大和美国差不多,都是先治病再缴钱。即便你无力支付手术费用,医院也会给你做手术,只不过会给你每月邮寄账单催账罢了。想诊治快,就去私立医院,反正有医疗保险,自己不用掏多少钱。绝对不会出现患者自己在家里用钢锯锯腿的事。
9:奋斗未必就会成功,但是在加拿大,机会比在中国多很多,为什么呢?因为中国的那些好工作全让红二代、官二代及他们的亲朋好友占据了,普通人根本别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来争取这些位置,除非是通过联姻。在加拿大,只要你有本事,哪怕是个修理工,都能赚到大钱。很多国内高学历的人士空有一个文凭,但没有真本领,或者语言沟通方面存在障碍,这样就无法发挥长处。其实这都是国内应试教育结的恶果。国外虽然也有高分低能的毕业生,但毕竟是少数。
作者:
Wing
时间:
2013-12-14 18:30
[quote=抵押菠萝兔,54438]逐条驳斥一下:
1:加拿大的高福利不是只给穷人的,中产和富人只纳税不享受福利,你认为可能吗?
2:相比收入来说,加拿大的房价确实便宜,就算税后年收入5万加元,三口之家攒10年的钱也够买一套带花园和车库的双层洋房了。而在北京,即便是年...[/quote] \"生活成本要按当地货币,不要换算成人民币。比如我在新加坡机场吃一碗牛肉面要5新币,核25人民币,假设我月入5000新币,那吃一碗牛肉面的开销只占月收入的千分之一。而在北京,同样月入5000人民币,吃一碗25元的牛肉面(在北京机场这个价格恐怕还吃不到,也许要30-50)就花费了月入的二百分之一。\"
菠萝兔,我确定你在新加坡绝对不是搞和数学有关的工作的,哈哈
假设你在新加坡月入5000新币,到北京就应该月入25000RMB 了,一碗25元RMB的牛肉面不还是只占月收入的千分之一,哈哈。如果你在新加坡的能力是月入5000新币,到北京只能月入5000RMB了,那只能说明北京竞争太激烈了 哈哈
作者:
雨中过客
时间:
2013-12-15 08:28
你真牛,你在新加波月入5000,到北京就能月入25000,到美国估计就能月入4000,到朝鲜估计也能月入25000RMB,世界大同了。
作者:
雨中过客
时间:
2013-12-15 08:30
朝鲜估计是世界竞争最激烈的国度了。
作者:
Wing
时间:
2013-12-15 11:28
[quote=雨中过客,54683]你真牛,你在新加波月入5000,到北京就能月入25000,到美国估计就能月入4000,到朝鲜估计也能月入25000RMB,世界大同了。[/quote] 不知道你在哪里高就啊,是否在新加坡月入5000呢?呵呵
PS:那些在北京月入5000的还待在北京干嘛,一去新加坡自身价值自动翻5倍啊,新加坡在召唤你们 哈哈
作者:
抵押菠萝兔
时间:
2013-12-15 12:33
[quote=Wing,54516]\"生活成本要按当地货币,不要换算成人民币。比如我在新加坡机场吃一碗牛肉面要5新币,核25人民币,假设我月入5000新币,那吃一碗牛肉面的开销只占月收入的千分之一。而在北京,同样月入5000人民币,吃一碗25元的牛肉面(在北京机场这个价格恐怕...[/quote] 不能这么算,我认识个开叉车的工人,在国内东北上班时一个月只能挣2000多人民币,到新加坡打工一个月是2000多新币,也是开叉车。还有个美国毕业的博士,赚多少具体我也没问过,听他媳妇说他两个月能存下8000新币,估计月收入最低也有6000新币吧。但是他在北京最高只能找到8000月薪的工作。都是高级工程师,差别就这么大。
作者:
Wing
时间:
2013-12-15 15:38
[quote=抵押菠萝兔,54749]不能这么算,我认识个开叉车的工人,在国内东北上班时一个月只能挣2000多人民币,到新加坡打工一个月是2000多新币,也是开叉车。还有个美国毕业的博士,赚多少具体我也没问过,听他媳妇说他两个月能存下8000新币,估计月收入最低也有6000新币...[/quote] 说明中国人才过剩呗,还能说明啥 呵呵
作者:
抵押菠萝兔
时间:
2013-12-15 17:23
[quote=Wing,54795]说明中国人才过剩呗,还能说明啥 呵呵[/quote] 说明国内工资太低呗,还能说明啥?
作者:
harold
时间:
2013-12-15 17:34
那些人都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呵呵
作者:
mirac1e
时间:
2013-12-16 02:53
4:房地产税一是为了给当地的学校提供资金,二是
为了
打击炒房、屯房
的行为。
------
依稀记得若干月前有人转载了一篇文章,文中痛斥房产税可以打击炒房这一说法,说是成本只会转嫁到购房者身上,对此转载者还单独回复深表赞同 。
作者:
抵押菠萝兔
时间:
2013-12-16 15:22
[quote=mirac1e,54959]4:房地产税一是为了给当地的学校提供资金,二是为了打击炒房、屯房的行为。
------
依稀记得若干月前有人转载了一篇文章,文中痛斥房产税可以打击炒房这一说法,说是成本只会转嫁到购房者身上,对此转载者还单独回复深表赞同 。[/quote] 那是二手房交易税,不是房地产税,这刚过去几个月啊,你就搞混了。
20%的交易税绝对是不合理,它不仅没有降低房价,也没能打击炒房囤房者,反而伤了真正的刚需
作者:
mirac1e
时间:
2013-12-17 00:34
[quote=抵押菠萝兔,55098]那是二手房交易税,不是房地产税,这刚过去几个月啊,你就搞混了。
20%的交易税绝对是不合理,它不仅没有降低房价,也没能打击炒房囤房者,反而伤了真正的刚需[/quote] 理清几个概念:
1. 那篇文章的转载者在转载那篇文章的时候,同时自己也在论坛说自己要帮父母买房,还举出国外土地使用无年限和国内的70年做对比用以论证国实施房产税是如何的不可行,当时离18大还遥遥无期,哪来的二手房交易税这一说法?
2. 好一个“20%的交易税”,拜托,20%是增值部分,100w的房子卖100w,那是不收二手房个税的,别老这么含糊式表达,很容易引起误会。
3. 房产税是增加持有成本的,二手房交易增值税是增加交易成本的,就你们看来,前者是好的而后者是不合理的。有这样一种刚需,他们不介意每年必须交纳的费用,却对成交时那一点增值部分的税费耿耿于怀?那么他们是买房来住的还是买房来卖的?
作者:
雨中过客
时间:
2013-12-17 08:31
我有个朋友,去年买了套二手房,400W,交了40多W税,哪个厉害?
作者:
抵押菠萝兔
时间:
2013-12-18 12:24
[quote=mirac1e,55255]理清几个概念:
1. 那篇文章的转载者在转载那篇文章的时候,同时自己也在论坛说自己要帮父母买房,还举出国外土地使用无年限和国内的70年做对比用以论证国实施房产税是如何的不可行,当时离18大还遥遥无期,哪来的二手房交易税这一说法?
2. ...[/quote] 没有证据请不要乱说,我啥时候说过国外土地使用没年限了?新加坡政府组屋和公寓用地是99年,有地住宅(绝大部分都是带花园和车库的二层洋楼)多为999年,也有永久地契的。再说二手房交易税在18大之前就制定了,否则也不会出现18大上多名女记者围堵住建部部长并勇闯男厕的事。另外刚需都是自己没房或房不够住想换大房或换地段的。像房姐那样的坐拥40多套北京大平米住房的,她不卖也不出租,就是空置坐等升值,你20%交易增值税能影响到她吗?
作者:
mirac1e
时间:
2013-12-19 03:08
[quote=抵押菠萝兔,55638]没有证据请不要乱说,我啥时候说过国外土地使用没年限了?新加坡政府组屋和公寓用地是99年,有地住宅(绝大部分都是带花园和车库的二层洋楼)多为999年,也有永久地契的。再说二手房交易税在18大之前就制定了,否则也不会出现18大上多名女记者围堵住...[/quote] 确实没有证据不该乱说的,论坛复活前的数据俺还真没法。
这么说你们承认赞同“在18大以前转载并认为某种税会转嫁到买房者身上去”这个观点咯?问题时二手房交易税确实老早制定了,但在18大以前有人关注过这个问题么?有哪几家媒体提出过这个问题?你们到是先知先觉转载出批判二手房交易税的文章。
别老拿房姐什么的特殊案例当常规,那是大炒家,人数有限的,房姐40套房,10,000个房姐也就400,000套持有量,占1年的成交比例能有多少?另外数量相当庞大的手头2、3套房,一边在还贷一边急欲出货的,这部分人居然你们无视了。
作者:
hammerdin
时间:
2014-1-17 08:48
顶顶顶
欢迎光临 战网中国 (http://battlecn.net/)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