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网中国

标题: 【转】 真相不重要,良心才重要 —— 说说当代媒体 [打印本页]

作者: maya_i    时间: 2013-11-1 22:10
标题: 【转】 真相不重要,良心才重要 —— 说说当代媒体
我到香港之前,与亲朋好友话别,他们迥然不同的反应颇有意思。
长一辈始终还觉得香港是“国外”,高大陆一筹,叮嘱我除了好好学习,也要趁机开拓眼界,长长见识;几位“土豪”的第一反应则是各种抱怨香港差劲,比起他们在澳洲、加拿大的度假相去甚远;文化界的朋友语重心长地提醒我香港这座城市的乏味;有爱民主和不爱民主的朋友认真和反讽地让我好好呼吸民主的空气;有最好的朋友说“哦”,好像往来香港已与日常生活无异,和不曾道别的一样。

说这些是想讲什么呢?到香港访学,本来是一个出于各种利益考量,特别个人和现实的决定,但在这种种反应中,我好像变成了抽象的符号,被拉到不同的叙事逻辑中。比如在长辈那里,我的访学就被用来完成他们“先进—落后”的想象,或者完成“民主—专制”的想象。我的具体行为变得无足轻重,而是被纳入某套叙事中才能赋予意义。

我个人行为是否被正确理解当然毫不重要,但倘若公共舆论也热衷于观念先行,刻板印象,将事件削足适履地塞进自己的叙事逻辑中报道,那无论立场是左是右,麻烦就大了。

比如,你可能不知道陈永洲收了50万,你也不知道“穷骨头”竟敢发表大量未经核实的新闻,你大概也搞不清“先抓后审”、“跨省追捕”到底符不符合法律,这都没关系!无知不是罪。关键是你有良心吗?有良心就行了!你尽管放心大胆,把陈永洲事件在第一时间演绎成诸如“舆论监督对抗专制”啦,“集权社会没有新闻自由”啦,“跨省追捕涉嫌公权力滥用”等等,总之怎么惊悚怎么来。怕真相大白被打脸?那你就so young,sometime naive了,你只要优雅地一转身,来]学学“战地玫瑰”等前辈们,这么优雅地一转身:“内地媒体环境和香港比差异太大”,你看,这不就说起另一个话题了嘛。

没有真相不重要,你有良心还能错?这回转身漏了破绽,怪就怪穷骨头太软,跟海绵体似的,要能像个真男人一样多坚持段时间,事件本身也容易被淡忘,可以接着忽悠了。别不信,看个新鲜出炉的例子:

某媒体评论温岭医生示威事件,说道:
“在血腥暴力面前,医生是弱者;在冷酷的地方维稳模式面前,医生更无还手之力。当以救死扶伤为天职的医生也毫无安全感,在暴虐与权力面前毫无尊严可言时,喊救救医生,局限于医患医疗领域的纠缠,注定无解。医生的遭遇,映射的是中国公民普遍的苦难,在本质上,这是个中国问题。”

温岭事件的真相重要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想骂“维稳体制”;医护人员平日里的辛酸重要么?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此刻想批警方的暴虐和权力;这些年来医患矛盾激化的成因重要么?更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想映射“中国公民的普遍苦难”。

好个春秋笔法,哪还有比“我们”的良心和逻辑更重要的!谁知道医生怎么就变成高危职业了?什么“缝肛门”,“蒸婴门”,“八毛钱治愈巨结肠”,你们老百姓记那么牢干吗?“我们”当年罔顾事实,妖魔化医护人员,那可是为你们弱势群体代言,对这个万恶的体制呐喊,而今不过再来一遍,何错之有?有立场的记者造谣,那能算造谣!?有态度的媒体吃人血馒头,那能叫人血馒头?

昨天,我的一个医生朋友在微博里写道:“这个世界最讽刺的地方在哪里?医疗界认为被刺的医生能唤醒国人的醒悟,而外界认为刺死一个医生能唤醒医疗界的醒悟。”

她告诉我,曾经听到有人说,只要医生会误诊,就保留打医生的权利,因为医生和病人的权力不对等,而她,作为一个人,不能被剥夺生而就有的自由和权利。于是我问她恨不恨整天灌输这些荒谬想法的媒体。她说,就希望那些记者痔疮大出血了自己缝肛门吧。

我们要的新闻报道,到底是站队式的,还是深入调查的?是立场先行的,还是实事求是的?我们要的是抽象空洞的符号,还是复杂多元的真相?是肢解新闻满足我们的逻辑和想象,还是我们因为新闻获得反思和新的认识?

看看那些连篇累牍的文革道歉秀吧,某人总算说的对,“觉得自己被媒体利用了”。可不是么,媒体真会在乎那段复杂沉重的历史吗?认真你就输了。难道不是只要符号化、抽象化,之后拿来为我所用就行了吗?所以最讽刺的莫过于,像某位网友说的:

“若道歉对了,说明他当年做错了,说明当年党中央处理对了,那么1984年的平反就错了。若道歉错了,说明他当年做对了,说明当年党中央处理错了,那么1984年的平反就对了。”

是不是有点晕?因为真诚的道歉是要直面那个复杂的历史语境的。否则,我只能说,一个人做一次符号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符号。

当真相无关紧要,当事件变成符号,好坏对错本身谁又会在乎呢?虚无主义由此衍生,历史再也没有了厚重感。古今中外,上天入地,什么不能拆解成符号用来证明他们自己的观点?

杀人犯可以英勇就义,因为反政府;非法集资可以是市场先锋,因为反政府;黑社会可以是有活力的社会组织,因为反政府;印度火车是在等人民的灵魂,佛祖在车上反政府……也不奇怪某媒体会刊文称苍井空传递了特别的“文化符号”和“社会意义”,她的粉丝更是“天性追求自由、尊重个性、反对桎梏。”我看着这种“弗洛伊德—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代的回响,好像穿越回了上世纪六十年代。我一边被训斥嗡嗡嗡余孽必须肃清,一边被鼓励要把苍井空当成造反头子马尔库塞。那么水菜丽是不是巴塔耶,里美尤利亚是不是拉康,这个时代是不是也太令我们心神荡漾了点?

总归是巧舌如簧,先有马丁路德薛,后又马尔库塞苍,据说人无法面对真实,才需要一套符号来帮助确立意义,但如此急迫地投身于唯一一种叙事,则是完全丧失了反思的能力,连挂在嘴边的反叛本身也被规定得妥妥帖帖的。既然硬骨头软得快,面对真实又无能,怎样理解苍井空还是我自己想办法吧,好在也并不会起冲突:符号的苍老师归你,真实的苍井空放着我来,你看可好?
作者: mirac1e    时间: 2013-11-2 13:51
哇靠,现在居然没人抢沙发




欢迎光临 战网中国 (http://battlecn.net/)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