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网中国

标题: 塔西佗陷阱 [打印本页]

作者: 抵押菠萝兔    时间: 2013-8-29 13:37
标题: 塔西佗陷阱
塔西佗陷阱,通俗地讲就是指当政府部门失去公信力时,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这一定律在近年来的社会群体突发事件中有充分的体现。
编辑摘要

目录[隐藏 ]
1 概述
2 源起
3 网络传播时代
4 典型案例
塔西佗陷阱 - 概述

政府公信力
“塔西佗陷阱”得名于古罗马时代的历史学家塔西佗,就是指当公权力遭遇公信力危机时,无论发表什么言论,颁布什么样的政策,社会都会给以其负面评价。网络时代,对公共事件的处理稍有不慎,或者日常工作中出现疏漏,都有可能陷入此种恶性循环。当一个部门失去公信力时,无论他们说真话还是说假话,都会被认为是在说假话。
塔西佗陷阱 - 源起
塔西佗陷阱,是西方政治学的经典理论,普布里乌斯·克奈里乌斯·塔西佗是古代罗马最伟大的历史学家,他继承并发展了李维的史学传统和成就,在罗马史学上的地位犹如修昔底德在希腊史学上的地位。塔西佗在谈论执政感受时表示当当政府不受欢迎的时候,好的政策与坏的政策都会同样的得罪人民,这个卓越的见解后来成为西方政治学里的定律之一——“塔西佗陷阱”。[1]
塔西佗陷阱 - 网络传播时代
有专家指出,网络、微博的兴起使得各级政府部门必须正视社会舆论的考验和拷问。在网络时代,“塔西佗陷阱”正随着传播方式的变迁成为日常社会管理中需要频繁面对的挑战。
塔西佗陷阱被放大
“这一现象被放大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民的广泛参与是分不开的。”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汪玉凯认为,在新媒体领域,网民成为信息发布的主体,如此庞杂的信息发布主体深刻影响了舆论环境的生成,传统媒体不再拥有绝对发言权。有些事件通过网络放大,会有远远超出事件本身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而当这些孤立的事件在网上此起彼伏,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公众的判断趋向,互联网就有可能发酵公众对政府的不信任情绪,形成“塔西佗陷阱”的舆论土壤。
官方回应遭遇信任危机
网络正日益成为新闻的发源地和证实地,2012年网络举证了政府官员不雅照、佩戴多块名表;殴打空姐案、哈尔滨机场高速阳明滩大桥主桥发生垮塌事件等都是在网络曝光,之后政府给予官方回应,不论内容如何,也会引起一番网络吐槽。
在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吴淼看来,“塔西佗陷阱”并非网络时代的特有现象,只是网络的传播规律会从正反两个方面都对此产生巨大影响。他建议说,舆论关注的事件中,政府发布信息应真诚坦诚,强调专业性并留有余地。凡此种种,无不与网络时代的传播特性有所关联。[2]
作者: 抵押菠萝兔    时间: 2013-8-29 13:39
中国现在就是堕入了塔西佗陷阱。




欢迎光临 战网中国 (http://battlecn.net/) Powered by Discuz! X3.1